稻浪隨風涌
天府糧倉足
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
“天府糧倉”離不開科技賦能
鏡頭一
簡陽市石鐘鎮石王村
科技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具有支撐作用
科技先行
才能激活鄉村振興“一池春水”
這塊稻田的特別在于
水稻覆膜節水節肥綜合高產技術的運用
稻田上覆蓋一種全生物降解的地膜
有明顯的節水節肥、抗旱、增產的效果
這項技術總體平均下來
可以增產30%左右
水稻畝產量可以達到1000-1200斤
▲成都市科技特派員 呂世華
我現在做的工作特別強調綜合的集成創新,把水稻栽培植保農業灌溉的技術全部給融合在一起,也把育種的成果應用起來,我們就會給農民帶來更大的收益,讓他們種糧的積極性得到提高,從而來保證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。
高質量科技供給賦能鄉村
科技特派員成為
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
近年來,成都不斷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
為成都現代農業建設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撐
2021年,選派各領域農業專家209名
組建20個科技特派員服務團
實現了成都市所有區(市)縣全覆蓋
鏡頭二
龍泉山
桃產業示范實驗基地
陳棟是成都科技特派員隊伍中的一員
已與桃子研究結緣20余年的他
一直與其團隊在孜孜不倦地
進行品種選育科研攻關
種子是農業的芯片
桃子新品種選育過程非常艱辛
▲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所研究員 陳棟
1萬株能夠出2000株,三到五年出結果,選出一個品種。龍泉是國內三大水蜜桃基地之一。我們現在種什么品種,要緊密和市場需求結合起來,農業是實打實地要靠事實來說話,要靠結果來檢驗。
▲龍泉果農張書本
以前三、四千斤一畝,現在七、八千斤一畝,哪個不心動。
如今,在科技的“加持”下
不僅延長了每年桃子供應時間
也讓桃子“身價”翻了許多倍!
走出了一條精品農業的新路
鏡頭三
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園
同樣奔走在一線的科技特派員李浩杰
是一名油菜育種專家
科技的力量在田間地頭大顯身手
成都著力振興種業、創新科技
推進農業專業化生產、規?;洜I
加快推動智慧農業發展
利用數字化智慧化手段
發展綠色農業、節本增效
▲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 李浩杰
種油菜的人沒有春天,春季是我們最忙的時候,天天都在地里。我們通過努力,把好品種研究出來推廣給大家。
李浩杰主導完成的
“優質、高產、宜機收川油系列
新三系雜交種選育及應用”
獲得2021年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
鏡頭四
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
圍繞農業農村科技需求
成都優化科技創新布局
形成以市場為導向
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
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
創新策源和成果轉化“齊頭并進”
作為國家級農業科研單位
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、
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
致力于都市農業的前沿探索與應用轉化
▲設施園藝光生物學與光環境調控團隊首席科學家 李清明
研發創制了(我們的)無人化的垂直農場,這也是引領未來我們都市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,首先就是我們提高了它的土地利用率,它整個室內的環境是完全可控的,然后這個作物就長得非常舒適,它就長得非???,所以它的產量也非常高。
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(成都農業科技中心)共計報審專利361個,目前授權專利128個;共發表論文250余篇,獲得軟件著作權70項;獲批農業農村部都市園藝智能裝備重點實驗室、農業農村部植物工廠加代育種重點實驗室等6個省部級研發平臺。
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
邁向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步伐就能更加穩健
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的美麗鄉村
必將漸行漸近
出品:成都科技融媒體中心